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
当前位置:首页>>师资队伍>>在职教师>>在职教师>>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高媛媛
发布时间:2024-01-15 浏览次数:0次

高媛媛,1985年生,内蒙古鄂尔多斯人,文学博士,副教授,2017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,获博士学位。研究方向:影像文化研究。学术兼职: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、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,电子邮箱:mianew@126.com。
一、 研究论文
1.《<花月杀手>:黑色反讽与同情克省交融的人道主义影像》,《世界电影》,2024年第3期。
2.《“反网飞”之道:流媒体中的策展模式和美学》,《当代电影》,2023年第9期。
3.《青春校园剧对现实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弘扬》,《中国电视》,2020年第1期。
4.《论家族传奇剧叙事的现代视野》,《中国电视》,2017年第10期。
5.《直播·凝视·镜像——论小说<2666>的话剧改编》,《文艺理论与批评》,2017年第6期。
6.《论国产续集电影的发展困境和突围策略》,《电影艺术》,2017年第5期。
7.《由<离婚律师>热播想到》,《人民日报》(2014.9.5)。
8.《IP模式筑起审美围墙》,《人民日报》(2014.12.30)。
9.《有感于艺术片见面难》,《人民日报》(2015.5.8)。
10.《功夫熊猫3真的中国化了吗?》,《人民日报》(2016.2.14)。
11.《VR能否让中国电影弯道超车》,《人民日报》(2016.7.15)。
12.《别让“注水剧”逼走观众》,《人民日报》(2017.9.1)。
13.《国产历史剧开始理性回归》,《光明日报》(2015.12.19)。
14.《炙手可热精品匮乏—对网络小说改编为影视作品的思考》《光明日报》(2015.2.7)。
15.《网络剧也要有文化担当》,《光明日报》(2016.2.1)。
16.《资本时代,电影别迷失方向》,《光明日报》(2016.4.30)。
17.《主题公园:外国的都来了,中国的哪里找》,《光明日报》(2015.3.21)。
18.《中国大片初长成》,《光明日报》(2015.4.18)。
二、 科研项目
1. 《粉丝文化理论视阈下的美剧在华传播研究》,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艺术学青年项目,主持,项目编号:2018CC02086。
2. 《“情动”理论视阈下中国电影民族化研究》,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青年拔尖人才项目,主持,项目编号:BJ2025243。
3.《中国动画中的民俗学研究》,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和旅游研究项目,主持,HB18-YB010。
三、 荣誉奖励
1、2019年,电影《天籁梦想》(担任编剧)获广东省“五个一”工程奖;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儿童片奖。
2、2016年,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“扶持青年优秀电影剧作计划”奖。
四、主讲课程
1. 类型电影欣赏(本科课程)
2.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影视改编(本科课程)
3. 电影理论与文化(研究生课程)







冀公网安备 1301080200063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