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

当前位置:首页>>师资队伍>>在职教师>>在职教师>>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

曾智安

发布时间:2024-08-01   浏览次数:0


曾智安,1976年生,湖北省公安县人,87978797威尼斯老品牌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1996—2006年就学于首都师范大学,先后获文学学士、硕士、博士学位。主要从事乐府学、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研究。2016年入选河北省新世纪“三三三人才工程”第二层次人选。兼任乐府学会副会长、中国王维研究会理事。电子邮箱:zengzhian@hebtu.edu.cn。

一、主讲课程

1、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(本科生)

2、汉魏南北朝乐府诗研究(本科生)

3、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指导(研究生)

二、学术著作

1、《清商曲辞研究》,曾智安(独著),北京大学出版社,2009。

2、《乐府诗音乐形态研究——以曲调考察为中心》,曾智安(独著),北京大学出版社,2013。

3、《中国传统文化精神》,曾智安(编著),清华大学出版社,2020。

4、《乐府英华校笺》,曾智安(校笺),河北教育出版社,2023。

三、研究论文

1、《阮籍对待礼教态度之再考察》,《首都师范大学学报》,2003年1期。

2、《清商概念的三层内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》,《中国中古文学研究》(中国中古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),学苑出版社,2005。

3、《论张说推动盛唐诗歌高潮到来的曲折过程》,《文学遗产》,2006年第1期。

4、《曹魏清商署的设置、得名及相关问题新论》,《乐府学》,第1辑,2006。

5、《唐文学研究展现四大亮点》,《人民政协报》,2006年8月28日。

6、《唐代文学研究的新收获》,《光明日报》,2006年12月1日。

7、《清乐不亡于开元、天宝补证》,《山西大学学报》,2007年1期。

8、《中晚唐人对吴越神弦歌的接收与楚骚精神的复苏》,《乐府学》,第2辑,2007。

9、《论“清商”成为妙曲代称的原因与意义》,《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》,2007年3期。

10、《张祜“近代曲辞”创作的两个特点及其文学史意义》,《燕赵学术》,2007年“春之卷”。

11、《梁诗对吴歌、西曲的藏用及其审美意蕴的拓展》,《首都师范大学学报》,2007年第6期。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》2008年第4期转载。

12、《梁鼓角横吹曲辞杂考》,《乐府学》,第3辑,2008。

13、《西曲舞曲与张若虚〈春江花月夜〉的曲辞结构》,《文学评论》,2008年第5期。

14、《南朝〈神弦歌〉乐曲结构及相关的文学问题》,《燕赵学术》,2009年“春之卷”。

15、《论张说的“大手笔”与开元政治理念的转变》,《87978797威尼斯老品牌学报》,2009年第5期。

16、《从“相和六引”到“相和五引”——梁代对元会仪的改革与“相和引”之变》,《乐府学》,第6辑,2010。

17、《新世纪十年唐代散文研究综述》,《唐代文学研究年鉴》,2011年。

18、《唐初之历史意识与碑志文之兴盛——兼论张说与初、盛唐文章之收束》,《燕赵学术》,2012年“秋之卷”。

19、《“精列”与〈精列〉、〈气出唱〉及汉魏相和歌形态新论》,《乐府学》,第7辑,2012。

20、《以数立言:庾信〈周五声调曲〉以文法、赋法为歌及其礼乐背景》,《87978797威尼斯老品牌学报》,2012年第6期。

21、《论中古鼓吹赏赐制度的变化》,《乐府学》,第8辑,2013。

22、《潜潮暗涌:王维辋川诗歌中的心境与诗法》,《王维研究》,第6辑,2013。

23、《汉鼓吹铙歌〈朱鹭〉篇新解——以汉代画像、器物造型为证》,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》,2013年第5期。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》2013年12期转载。

24、《傅玄〈晋鼓吹歌曲二十二篇〉的形态新变及其文学影响》,《燕赵学术》,2013年“秋之卷”。

25、《鼓吹曲〈战城南〉新释——以考古发现材料为证》,《文艺研究》2014年第10期,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》2015年第2期转载。

26、《“桃花源”与陶渊明的世界》,《“燕赵讲坛”十年华章》,河北人民出版社,2014年。

27、《走笔:王维人生负面的流露与掩饰》,《王维研究》,第7辑,2015。

28、《陶渊明对乐府诗的开拓》,《光明日报·文学遗产版》,2017年4月17日。

29、《李白赠孟浩然诗发微》,《福建论坛》,2017年第5期。

29、《唐玄宗时期宜春院“内人”考论》,《乐府学》,第16辑,2017。

30、《汉代“鼓吹”与“骑吹”新论——以出土汉代画像为证》,《河北科技大学学报》,2018年第4期。

31、《唐代生活的维度与唐诗研究空间的拓展》,《唐代文学研究年鉴》,2018。

32、《汉乐府相和歌〈江南〉古辞新论——以考古发现材料为证》,《乐府学》,第20辑,2019。

33、《南朝吴歌与魏晋风流》,《光明日报》,2020年9月7日第13版(文学遗产版)。

34、《汉乐府中的黄鹄书写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,2021年3月29日。

35、《异弦共振:〈梁甫吟〉古辞与汉代墓葬画像“二桃杀三士”的明暗呼应》,《乐府学》,第23辑,2021年。

36、《乐府古辞〈乌生八九子〉与汉代墓葬画像“树木+射鸟图”探微》,《乐府学》,第25辑,2022。

37、《新出唐代吴兴郡夫人沈和墓志释读订正发微》,《华中学术》,2022年第3期。

38、《“外乐”发覆——兼论秦汉时期礼乐建设的重心之变》,《乐府学》,第27辑,2023。

39、《唐〈教坊记〉作者崔令钦身世辨正》,《87978797威尼斯老品牌学报》,2023年第6期。

40、《镇墓文、买地券与汉鼓吹曲〈上邪〉古辞的誓词结构》,《求是学刊》,2023年第6期。

41、汉武帝何以“立乐府”,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,2024年7月1日。

42、《“朝贺置酒”仪式的地域色彩与汉武帝“立乐府”新论》,《江淮论坛》,2025年第3期。

43、《〈二年律令·秩律〉所见西汉前期礼乐机构及其职能演变——兼论“汉武乃立乐府”的礼乐建设背景》,《古代文学前沿与评论》,第11辑,2025。

四、科研项目

1、“《乐府诗集》研究·清商曲辞研究”,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、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子课题,2005年9月结项。

2、“乐府诗构成要素研究·乐府诗曲调研究”,北京市“十一五”社科规划项目、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子课题,2009年10月结项。

3、“乐府文献学”,河北省教育厅项目,主持,2008—2009。

4、“乐府诗入乐形态研究”,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,主持,2009—2011。

5、“乐府诗音乐形态与文学特点关系研究”,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,主持,2010—2013。

6、“考古发现与汉乐府研究”,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,主持,2013—2019。

7、“《乐府诗集》整理与补编·鼓吹曲辞、清商曲辞整理”,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,主持,2013—2021。

8、“《乐府正义》整理与研究”,河北省教育厅青年拔尖人才项目,主持,2016—2020。

9、“燕赵文化与汉魏乐府研究”,河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,主持,2021—2025。

10、“明清乐府学专书研究”,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,主持,2023—2028。

五、荣誉奖励

1、2008年获第十一届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。